萧炬 -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

         上编 诗词教学提纲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1

诗的形象思维

诗的灵魂是美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艺术创造里,心灵的方面必须与感性的方面统一起来”。就是说,思想性与艺术性必须完美结合。思想性就是诗人心灵的真和善,简单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爱与恨、喜与怒、乐与哀。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诗的生命。艺术性就是充分、准确、生动的表现诗人的情思和感知的形象。呈现令人心旷神怡和千姿百态的景象,再加上起伏跌宕的音律和优美的文辞,足以使人陶醉、激动和震撼,这就是美。没有美,诗词就没有灵魂。要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概念与作用

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什么是形象思维?说直白一点,就是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具体形象展示出来。例如我们说“军民关系好”,这是用概念说话;如果说“鱼水情谊深”,就是用形象说话。又如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用概念说话;如果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用形象说话。又如我们说“坚真的爱情至死不渝”,这是用概念说话;如果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用形象说话。又如我们说“革命者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这是概念说话;如果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就是用形象说话。又如我们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用概念在说话;如果说“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这就是用形象在说话。又如我们说“晚年的生活值得讴歌”,这是用概念在说话;如果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就是用形象在说话。如此例子,俯拾即是,如:说潮流不可挡,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说不予计较,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说学在勤奋,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把握机会,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老年时光,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说当局者迷,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响往受挫,用“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说亲近被冷落,用“锦葵虽有向阳意,丽日反用乌云遮”。说只要不断努力,目的总能达到;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等等等。

概念和形象,两者说话内容基本相同,而效果则有天渊之别。前者抽象、模糊、枯燥,后者具体、鲜明、动人。前者平淡,后者极具震撼力。这就是诗要用形象思维来表现的原因。

在诗词的创作中,用形象说话虽非唯一的手法,但确为主要的手法。诗词创作的三大手法:赋、比、兴中,比与兴都与形象思维直接相关。

从毛主席诗词中看形象思维

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长缨:代指革命武装力量。鲲鹏:代指强大的敌人。

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玉龙:借前人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诗句,代指雪。

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苍龙:太岁,凶星。指敌人。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借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典,达挽留意。

十六字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

指山如浪之势,如剑之锐

满江红·和郭沫若:“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用蚂蚁缘槐、蚍蜉撼树之典故喻敌人自不量力。。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该诗写于1962·12·26,全用形象语言以表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与主席的心境。

 

感受·感应·感悟

诗如何写?《红楼梦》中黛玉在回答香菱时说“不过是起、承、转、合罢了”。起承转合是写文章的结构方法,写诗也一样,绝大多数的诗采用如此方法。这种结构,在数目甚多的抒情诗(含凭吊诗)里,应该涵盖感受、感应、感悟三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感受,就是你的第一观感,是对事物表象的原始认知。认知有两种,一是物理感觉,二是心理直觉。写诗不能停留在原始的感受阶段,停流于此,只能是见物写物见事说事、没有感情没有升华的记录。在这一阶段里,其表现,大多采用“赋”的手法,直接铺陈。

所谓感应,就是对感受的呼应、响应。诗人获得外界物象的感受后而产生的联想,导致了运思的升华,这就是自然与人的合一,也是常说的“以景寓情,情以景显”。在这一阶段里,大多以见物生情的“兴”起主导作用,常在“承、转”上表现。

所谓感悟,是指对哲理、对人生、对世态的感悟。诗人从表象得到感受,从感受兴发情绪,从情绪合成感应,从感应中品味和领悟出深遽的认识,这就是诗思的全部过程。这种感悟,一般用在诗中作结。

这个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生、发展、高潮、完成的过程。凡古今抒情的好诗,均无一例外。

例如: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一二句是感受,第三句是感应,第四句是感悟。

又如: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一句是感受,第二句是感应,第三四句是感悟。

又如:唐·雍陶《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花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第一二句是感受,第三句是感应,第四句是感悟。

又如唐·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又如唐·鱼玄机《江陵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又如唐·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又如宋·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又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暂时举几首以见一斑。举例均是绝句,律诗也是如此。

感悟,来之于景物的联想升华和作者的真情,只有真情才能动人,“诗缘情而绮靡”。诗没有贯注作者的感情,便枯燥苍白。

这里说的是抒情诗,不包括叙述诗。叙述诗由于叙述对象不同对情或事各有不同侧重。抒情诗与所有艺术门类的审美原则一样,在表现手法上重曲而忌直,要做到欲露先藏,欲扬先抑,要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抒情诗要特别注重意象,意象是构成诗的单元。一首诗由许多意象构成,而所有意象必须为其主题服务,否则就失败。

如:两首《天净沙》比较:

元·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白朴《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

两相比较,优劣顿现。马致远的一切意象,均为“断肠人在天涯”服务,故如线穿珍珠,严谨夺目。而白朴的却如一堆乱珠,不知所用。

意象不是景物的堆砌,而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其景物必须与诗中的悲喜哀乐协调一致,达到“以景寓情,情以景显,情景互融”的效果。

 

近体诗的首句借韵

近体诗的用韵要求很严,不允许跨部。但纵观前人诗作中,首句出韵者并不鲜见,尤以宋诗为多。谢榛《四溟诗话》云:“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用之。宁用仄,勿借用平字。”王世懋《艺圃撷余》也说:“至于首句出韵,晚唐作俑,宋人濫觞,尤不可学。”此话似可商酌。

其实,首句出韵,并非晚唐始。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首句“中”东韵,其余“浓、钟、峰、松”均冬韵。

又如:杜甫《投简樟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幕下郎官安稳无?从来不奉一行书。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

首句“无”虞韵,其余“书、疏”均鱼韵。

又如: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在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首句“儿”支韵,其余“啼、西”均齐韵。

又如: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首句“泉”先韵,其余“闲、间”均删韵。

又如:韦庄《柳谷道中作却寄》:

马前红叶正纷纷,马上离情欲断魂。晓发独辞残月店,暮程遥宿隔云村。

心如岳色留秦境,梦逐河声出禹门。莫怪苦吟鞭拂地,有谁倾盖待王孙。

首句“纷文韵,其余“魂、村、门、孙”均元韵。

至宋诗,更为多见。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首句“峰”冬韵,其余“同、中”均东韵。

又如:陆游《121日得梅一枝绝奇戏作长句》:

高标已压万花群,尚恐骄春习气存。月兔捣霜供换骨,湖娥鼓瑟为招魂。

孤城小驿初飞雪,断角残钟半掩门。尽意端相终有恨,夜寒皴玉倩谁温。

首句“群”文韵,其余“存、魂、门、温”均元韵。

宋诗中,首句借邻韵的俯拾即是,是乎成了宋人的风尚。究其原因,与首句是否入韵有关。

唐人做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称律诗为四韵诗。如首句入韵,视为变格,虽有五韵,亦被称为四韵诗。如:

杜甫《行次盐亭聊题四韵奉简遂州蓬州两使君》: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诗用了“亭、青、泠、星、听”五韵,偏说是“聊题四韵”。

又如:杜牧《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许浑先辈》: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春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江南众谓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诗中用“时、垂、知、旗、诗”五韵,仍说是四韵。

又如:王湾《丽正殿赐宴同敕天前烟年四韵应制》:

金殿忝陪贤,琼馐忽降天。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

院逼青霄路,厨知紫禁烟。酒酣空作舞,何以答昌年。

玄宗敕作四韵,明显首句不入韵,居然首句多一“贤”字韵,可见首句之韵是不算的。

首句既然不算韵,首句在邻部借韵也就不必认真计较了。

诗重在情  情贵在真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互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就是说,诗以情为主,情是诗的基本特征。

真情是诗的生命。唯有情真,方能感人。唐人的好诗,多在征戍、谪迁、离别、行旅之作。其关键就在于其中饱含了作者的真实感情。

如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无华丽的语言,不假雕琢,字字皆从肺腑流出,故感人至深。

又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又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恐复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岑参诗写于作者赴边疆任职途中偶遇入京传送文书的使者。沈德潜评此诗说:“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张籍诗写于欲发家书之时。诗句朴实无华,如话家常,却十分传神、生动。两诗均为肺腑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与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七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如出一辙。写尽离乱中的游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

再如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曰:“情到真处,不假雕琢,自成至文,且无一字可易,几于天籁矣”。

再如陆游《示儿》:

                   死事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如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又再如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真情,才能出真诗,才能感人至深。杜甫诗之能感人,在于饱经离乱之苦,乃以诗遣兴,而非为诗而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莫不如是。

写诗切忌矫揉造作,切忌假大空。凡矫情、伪情之作,绝无生命力。

 

托物寄兴  借物咏志

唐人诗中有很多咏物诗,这些诗可分为两类,一是托物寄兴,一是借物咏志。不论是托物寄兴,还是借物咏志,均为唐人诗的精华部分。刘熙载《艺概》说:“昔人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咏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今以唐人的咏蝉诗为例:

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因上书议政,触怒武则天被下狱。其《狱中咏蝉》为: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迸,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以“露重”、“风多”,以喻环境,以“飞难迸”、“响易沉”一喻自身。全诗寄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尾二句,自述冤屈,寓昭雪之期盼。

虞世南是唐初的一代名臣,深得唐太宗赏识,称其德行、博学、忠直、文词、书翰为“五绝”。虞世南所作的咏《蝉》诗,可谓最早的咏蝉作品,其诗为: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音锐),颔下冠带之垂纓。首句栖高饮露,表蝉之廉洁。二句流响与桐,表蝉之高雅。三句说身居高处,其声自然远播。四句写自己立身高位,是依靠自己的才能,而不是靠别人的提携。诗以蝉喻己,自视甚高。

李商隐亦有咏《蝉》诗,着眼点自是不同于前。其诗为: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此诗前半写蝉,后半写己,以蝉终结。前两句饮露难饱,徒自有恨。喻志行高洁,却遭遇不幸。颔联写蝉的凄苦与环境的无情,以喻己况。颈联由蝉及人,写自己漂泊无定,欲归不能。尾联写寒蝉凄苦,自己清贫,物我两同。

三首诗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特点:

一是皆用比兴手法,以蝉喻人,借蝉述己。

二是写出了物象特征,无象即非咏物诗,但又不能尽见其象,惟妙惟肖。而是以神取胜。

三是皆有感情寄托。无寄托,即非咏物诗。施补华《峴佣说诗》有云:“咏物诗必须有寄托,无寄托而咏物,试帖体也”。袁枚《随园诗话》亦云:“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迷”。遍观前人咏物,尽皆如此。如: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明永乐进士,监察御史,平冤狱,赈灾民,长军事,有政声。后被冤杀。

借石灰历尽磨难的炼制过程,比喻完美人格的磨练过程。借此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清白”,双关语,指石灰的颜色,也指人的品格和做人的目标。

    []刘基《春蚕》: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飞虫不畏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人。元进士,后弃官隐居。通天文,为朱元璋策划用兵,参与机要,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胡惟庸所潜,忧愤而死。

朱元璋为帝后,对原将领猜疑、诛杀,兔死狗烹,人人自危。诗为受害大臣鸣不平。以勤劳献身的春蚕与坐受渔利的蜘蛛相比,春蚕反不如蜘蛛。道尽不平,十分沉痛。

[]王恭《春雁》: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王恭,福建人。明永乐初年,曾官翰林,修典藉,后辞官隐居。

[衡阳]:地名,在衡山之南。有回雁峰,相传雁飞到此,不再南飞,待春暖飞回北方。

[楚水]:湖北、湖南一带。

[燕山]:在河北北部。这里代指北方。

诗婉曲地表达辞官前的不求荣华富贵但求隐居自乐的思想。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着意翻新,别有深意。一般写雁南飞,而诗却写雁思北,作者为南方人,北方并非故土,而是以北方与江南对比,舍春浓的江南而去萧索的北方,以此表达不恋官场的心境。

   []杨慎《兴教寺海棠》:

两树繁花占上春, 多情谁是惜芳人?

京华一朵千金价, 肯信空山委路尘!

杨慎(1488-1559)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后被谪贬云南。著述达一百余种。

[兴教寺]:在云南剑川城西南。

[上春]:孟春,正月。  [京华]:京都。

诗借花写自身遭际及仕途失落。凡咏物之作,多隐身世之感、君国之忧、愤慨之情,胸怀之志。前两句写花之美,可惜无人爱惜,以反问叹之。后两句写千金之价,竟然委弃尘埃,“肯信”二字,有不甘之意。

   []吴承恩《赋望夫石》:

艰难谁念妾身孤,化石江头为望夫。

千里辞家裘马客。长安多少鲁秋胡。

吴承恩(约1500-1582),明小说家,号射阳山人,淮安人。曾任长兴县丞,仕途困顿,专意著述。今存《西游记》。

[长安]:西安,代指京城。

[鲁秋胡]:《列女传》载,鲁人秋胡子娶妻五日即外出谋官,五年归来,见路旁一采桑妇,貌美,下车戏之,愿赠金,遭拒。即至家,母唤其妻出,乃采桑美妇也,大惭。其妻气愤投河而死。诗代妇女鸣不平。

画面的截取

写诗如作画,美景当前,截取什么样的画面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什么题材,都有怎样剪裁、怎样入笔的问题。现就个人创作体会,主述如下:

大题小作

遇大题材不宜大囊括。诗的载体有限,只能截取一个最动人的场面来表现,否则,杂乱无章,难以动人。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不写官军如何胜利,人民如何振奋,却只写了家内妻子行为的一个小场面。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里,不写当时庞大的战争场面,只写东风带来的侥幸胜利。

[]邓碧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前事毋忘后事师,中华喋血抗倭时。

至今留得芦沟月,犹照桥头怒吼狮。

-不触笔于全民的八年抗战,只截取月照芦沟的景象。

[]刘征《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生为古柏常栖凤,死有春蚕未尽丝。

休道迷茫无祭处,人间随处有丰碑。

---不作周总理伟大一生的事迹描述,只写在人民中的心碑。

[]林崇增《人民解放军参加抗洪抢险》:

力挽狂澜天地寒,巍巍泰岳水云间。

君看千里江堤上,一个军人一座山。

---不写战天斗地场面,只写形象。

[]夏云景《 “七一”零时升降旗》:

七一零时升降旗,华夷此刻作何思?

试从蓝黑眼珠里,读出酸甜两首诗。

---香港回归,只写升降旗观感。

[]贺苏《香港回归口号》:

九七还珠日,百年耻雪时。

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

---只以陆游《示儿》诗入笔。

小题大作

诗作题材不在大小,小题材也可写出动人的大文章,关键在立意和剪取。此类情况在历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方孝儒《题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谣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方重气节,不肯为明成祖草登极诏被杀,祸及亲友学生,被杀870余人。

 []王毓菁《苔》:

几日春阴闭小庭,踏莎人去雨冥冥。

天涯芳草斜阳外,别是销魂一种青。

 []马识途《狱中偶见青天》:

生平那得这般闲,饱食三餐袒腹眠。

斗室日行三十里,尺床一坐百馀年。(百馀年:度日如年,百日如百年)

提镣且学锒铛舞,击铐聊吟风雨篇。

喜见青山铁窗外,青山之外更青天。

 []章润瑞《泪》:

长城哭断九天惊,楚竹斑斑血泪痕。

我愿滂沱倾大雨,尘心洗净剩丹心。

 []黄晓南《卵石吟》:

浑圆质朴久埋藏,一任消磨自泛光。

探海有缘随激浪,补天无术滞寒江。

康庄未达甘铺路,广厦期成愿铸梁。

何幸雨花彰伟烈,千秋遗爱播清芳。

[]洪君默《火柴》:

欲觅光明志可崇,生来孤胆不禁风。

休欺我辈无肝火,一怒能烧赤壁空。

[]刘静松《贺新郎·火柴》:

瞧这一家子,小房儿,百来人口,不忧其挤。个个直如擎天柱,要把颓空撑起。躺下是,待燃诗句。瘦骨嶙峋头脑在,但平生发言惟一次。光与火,灿如炬。    明知言罢难逃死,叹男儿,成仁取义,前行后继。天降我材何所用?一逞胸中豪气!遭劫难,可能天意?休羡火机华且贵,吸他人,膏血成肥己。藏机巧,赚公喜。

[]萧炬《公园草间巨石》:

曾是娲皇采炼来,补天未就掩尘埃。

蓬间不丧凌云志,一柱排空入九垓。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3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4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5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3

 

     

 

 

萧炬诗词选.诗词楹联教学.绘画.自传

© www.greencardapply.com/xiao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