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炬 -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

  上编 诗词教学提纲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3

写诗技巧

写诗的要领:

1取材立意。题材不在大小,在新在巧,小题材可以写出大文章。意不在豪言壮语,意在高在远。

2谋篇布局。有了题材,必须要考虑怎样剪裁,怎样切入,用什么方式表达。

3用形象说话。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直白,不仅没有诗的韵味,很难进入高的意境,令人想象遐思。

4要张开想象翅膀。想象包括联想与幻想。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想象,幻想是超越现实的飞跃与升华。

5情意要含蓄。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盘托出,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想象、思索的余地。

6要大力经营末句。末句是全诗的焦点,决定诗的成败,要全力经营。

7要反复修改。好诗不怕千回改,只有多改,才能锤炼出好的字句。

一, 巧在开头

开头和结尾,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乔梦符对诗文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好的开头,往往振起全篇,抓住读者。诗歌创作中,有多种形式的开头,如:

1,直表式,首句开门见山,直达主题。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朝发白帝》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陈毅《手莫伸》

2,出奇式,起句以奇句夺目,使读者一见而惊,引起注意。如: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杜甫《哀江头》           . .

大鹏一日因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3,骤响式:谢榛《四溟诗话》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横空出世,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

4,追忆式,用追忆过去的方式开头,以启动当前的表白。如: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忆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杜甫《百忧集行》

5.设问式,以提问作起句,激起读者的遐想。如: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6, 其它等等。

二,妙在结尾

俗语说:“编筐做篓,全在收口”。姜夔说:结尾当有力,如截奔马。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沈德潜说:至收结处,须作斗健语止之。古人结句其法甚多,如:

1写景状物: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1,直抒胸臆: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2, 劝慰传情: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劝君更饮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3, 以问达意: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

                    试问亭前来往客,

几人花在故园看?

                   ——徐通《邮亭残花》

4, 更上层楼: 已收滴博云间戍,

更夺蓬婆雪外城。

                ——杜甫《奉和严郑公》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藉《秋思》

6, 其他等等

三,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三大手法。

赋:就是直言其事而敷展陈述之也。

比:就是以此物比他物,即比喻、比方、比拟也。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所发之辞。

    杜甫的长篇古诗如《北征》、“三吏”、“三别”、七律《又呈吴郎》、《蜀相》等,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均采用赋的手法写成,不比不拟,直述其事。一般叙事、明理且以长篇古风表达的作品,多以此法。

比是比喻。唐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征讯科考事,张藉以《酬朱庆余》诗作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皆用比法。

兴以另事发端。如杜甫《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以“兔丝”发端是也。

四, 情景交融

胡震亨《唐音癸签》云:“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

所谓意境:意,就是情;境,就是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就是意境。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秋景,含愁情,是景中有情。其《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孤舟漂泊,是情中有景。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哀伤、悒郁、无奈,表露无遗。

五, 虚实相生

金圣叹云:“须知文到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诗词亦然。

所谓虚实:虚,无形之意也;实,有形之物也。虚实相生,化抽象为形象,变理论为画面,寓虚于实,实里透虚。

如: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六, 动静互彰

这是艺术辩证法的对立与统一。以静衬动,动静互彰,才有诗的立体美。如:  

 小溪清水平如镜,

    一叶飞来细浪生。

              ——徐玑《行秋》

    泪眼问花花不语,

    落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七, 含蓄蕴藉

司图空《诗品》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欧阳修《六一诗话》说:诗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都是说不把意思明白说出来,让其含于形象中,让读者去联想。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八, 白描取象

白描不能近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鲁迅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是白描。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九, 寓意寄托

刘熙载《艺概》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  

 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

枯叶恋高枝,自觉无颜色。

——袁枚《枯叶》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鱼者》

十, 哲理警言

沈德潜《说诗粹语》说:“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不尽然”。贺裳说“理实未尝碍诗之妙”。诗固言情,如诗蕴哲理警言,亦为佳妙。如:

莫道浮云终蔽日,

严冬过尽绽春雷。

——陈毅《赠同志》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六绝句之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

    诗的创作技巧还有许许多多,今仅择其常用者述之。

 

修辞简说

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就是运用各种手法,使词语准确、生动、有表现力。赋、比、兴,就是我国传统诗歌典型的表现手法。比,就属于修辞范畴。

修辞手法数十上百种,今就其常用者,简述如下:

一, 比喻

1,明喻: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降城闻笛》

2,隐喻: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借喻:一片白绸全盖上,

         谁家小犬画梅花。

——魏承先《雪后过土家山寨》

4,强喻: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博喻: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乔接《水仙子·观瀑布》

二, 比拟

1,以物拟人: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杜甫《发潭州》

2,以人拟物:身当化蝶随风舞,

万卉丛中觅小诗。

——谢宇利《学诗随笔》

三, 象征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窗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

——韦应物《淮上遇李主簿》

四, 夸张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白髪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五, 摹状

1,摹声:车辚辚,马萧萧。        

         ——杜甫《兵车行》

2,摹色:红红白白花临水,

         碧碧黄黄水际天。

——杨万里《过杨村》

六, 借代

“何以解忧惟杜康”(杜康代酒)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代战争)

“走羽流星迎风快”(羽代箭)

“银钏金钗来负水“(前四字代女子)

“应是绿肥红瘦“(绿代叶、红带花)

七, 双关

1,谐音: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谐义: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颺,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八, 用典

1,明典:“不羡梁园好,买醉武陵家。”(用梁园之典)

2,暗典:“青云起落三千子”,(用孔子有三千弟子,暗指众多学生)

3,反典:喜气洋洋羌笛起,(反“羌笛何须怨杨柳”意)

         阳关处处放歌人。(反“西出阳关无故人”意)

九, 集引

集句:从他人不同作品中采句集成新作。(句后必须注原作者名)

引用:引他人一句入自己作品。

十, 叠字

叠字入诗。如:山山水水,风风雨雨,熙熙攘攘,唯唯喏喏,欢欢喜喜,影影幢幢,娇娇滴滴,卿卿我我,冷冷清清,时时,慢慢,惶惶,赫赫,巍巍,重重,轻轻,潇潇,滚滚……纳入诗句。

十一,反复

1,连续反复: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又如:有客有客字子美。

2,顶真反复: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项藉《垓下歌》)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3,间隔反复:九分思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徐再思《水仙子·春情》

又如: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倾盆。

——杜甫《白帝》

十二, 对比

即相互比较的手法。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至京赴奉先咏怀》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左思《咏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古风》

十三, 衬托

即对照烘托的手法。如: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刘屏山《送巨山》

十四, 列锦

是一种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的修辞手法。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愁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

十五, 设问

以设问启发思考,增强表现。如: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崔护今如在,题咏落谁家?

——《龙泉山赏桃花》

十六,示现

把实际不见不现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如: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美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十七,倒装

因格律需要或有意出奇语,而打破常规的语法结构所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应是千重石隐径,一片云留帆的倒置。)

——杜甫《秋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应是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的倒置。)

——王维《山居秋暝》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应是寒鸟鸣古木,夜猿啼空山的倒置。)

——魏征《述怀》

十八, 镶嵌

即嵌字入诗。如:

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水浒传(嵌芦俊义反)

十九, 顶真

首尾衔接。有字衔、词衔、句衔。  

字衔(句尾、句头重字)如: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白雪遗音》

词衔(句尾、句头重词)如:落花逐流水,流水度关津。关津芳信断,信断倚楼人。

句衔,用于组诗。即用第一首的尾句作第二首的首句,用第二首的尾句作第三首的首句,依次类推。

二十,回文

回文为回旋可读或正倒可读的诗体,其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不可胜数。

今举常见的形式如刘敞《雨后回文》:

正读为:绿水池光冷,青苔砌色寒。竹深啼鸟乱,庭暗落花残。

倒读为:残花落暗庭,乱鸟啼深竹。寒色砌苔青,冷光池水绿。

又如苏小妹作叠字连环回旋诗:   

  莲人在绿杨津

                         

                玉嗽声歌新阕

其诗读为: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嗽玉,歌声嗽玉采莲人。

二十一,其他等等

竹枝词与竹枝词欣赏

竹枝词又称竹枝,乃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一带民歌。唐·刘禹锡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及男女恋情,并抒被谪之怀,后各代诗人仿效,乃盛行于世。内容以吟咏风俗及男女爱情为主,形式为七言绝句,文辞通俗,语调轻快。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任太子校书,监察御史。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复贬连州、夔州、和州、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迁太子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

《全唐诗》计收刘禹锡竹枝词两批,一为两首,一为九首。在九首竹枝词前,刘有引言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巫山,时任夔州刺史)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声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音。虽伧俚不可分,然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人聆巴,知变风之自焉。”其九首为: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西春水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盈杯。

昭君房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唐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见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

另两首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词的特点:

形式:限七言、四句。

内容:以风土人情为主,一般不用于严肃的题材。

格律:与七绝格律同,稍可酌情放宽。

文辞:通俗明快,口语、俚语皆可。

前人咏成都竹枝词举例:

清·冯誉骧《药王会》:

宜人恰是麦秋天,栀子香飘断复连。

说到当场听神曲,深闺先蓄买花钱。

 

金铙喧处是春台,为避游人去复回。

欲买碧桃偏碍口,低声告母且呼来。

清·方于彬《端阳节》:

角黍堆盘扎菊花,红闺纤手似葱芽。

包来尽作弧三角,压倒中西算学家。

 

拍手高歌稚子顽,额间书字映朱颜。

而今始识当王贵,三画连中仔细看。

清·杨燮《六月六》:

六月初六太阳好,曝晾无非衣服书。

妾服在身何用晒,郎书在腹不忧鱼。

清·杨燮《七月七》:

豌豆芽生半尺长,家家争乞巧娘娘。

天孙若认支机石,块质犹存织锦坊。

清·冯家吉《七月七》:

银河底事鹊桥填,总为当初负聘钱。

借债双星犹受累,凡人岂赛过神仙。

近代·懋良《新式结婚》:

花烛烟消鼓乐阗,礼堂相聚两周旋。

只凭傧相齐传话,不拜天地并祖先。  

和诗与诗体别裁

和诗

和诗(和读去声),是指友人间的依体裁、依声韵的相互诗歌酬唱。有三种形式:

一为次韵:其和诗用韵,必须按原诗的韵脚字先后次序不变。又称步韵、元玉。

二为用韵:其和诗用韵,必须是原诗的韵脚字,但次序可以变动。

三为依韵:其和诗用韵,必须是原诗韵脚字的同一韵部,不一定是原字。

诗体别裁

诗体别裁,是指在诗歌的发展中,出现的其他形式。常见的有:

汉俳:原为日本的古体短诗,称俳句,句式为五七五,计十七字。我国诗人借其形式为诗,称为汉俳。其格律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如《咏春》:“岸柳吐新芽,燕子归来认旧家,风送纸鸢斜”。

打油诗唐朝人张打油,一日天降大雪,作诗曰:“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人以此通俗俚语不讲格律的诗,称作打油诗。

集句诗以不同的前人诗句,按立意、声韵和格律,汇集为诗,称集句诗。

如:集句诗《咏怀》:

奇峰迎马骇衰翁(陆  游),酒醒人间万事空(欧阳修)。

昨夜月明江上梦(王安石),夕阳影里碎残红(王  采)。

            集句诗是从前人的不同诗作中各抽一句,按格律重新拼装成诗。要求每句诗后必须标注原作者姓名。一般要求每位作者只用一句,如为同一作者,其诗句必须出自不同作品。原作者时序不限,作品不限。

试帖诗又称应试诗、考试诗。为科举考试诗体,起自唐代,一般为五言八韵(或七言,或六韵)的排律,考官常以前人诗、文句为题。如清人杨庚《赋得“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句):

细雨蚕丛路,飘然一放翁。身骑馿背稳,关入剑门雄。

鞭影青天上,铃声画阁中。滑防岩石润,踏忌栈云空。

双蹬摩秋露,孤鞍跨晚风。铭窥苔字绿,迹剩坂泥红。

乡梦湖山远,诗情灞水同。驿桥灯火近,行色莫匆匆。

其诗不能有作者情感,只追求文字功夫,故无生命力,受到时代淘汰。

回文诗回文诗较为常见,且花样翻新。《文心雕龙》说为道原所创,诗已不存。现存的,当推南北朝梁元帝萧绎的《后园回文》,其诗为: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倒读为: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明人田孟沂扶乩,假唐代薛涛显灵,沙盘中写出《四时回文诗》四首,后来他又依韵和了四首,其诗均可正读和倒读。其附会薛涛的诗为: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倒读不赘)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漱清泉夏井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倒读不赘)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倒读不赘)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倒读不赘)

四首诗的倒读和田孟沂和的四首,因篇幅计,从略。回文一体,历代文人多有戏笔之作,如宋代苏轼《龟山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略)

词也有回文。如苏轼《菩萨蛮》: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而清人吴杏孙的一阕《虞美人》词则为回文的诗词合璧,非常巧妙。该词,正读倒读则为两首《虞美人》。如按七字断句,正读倒读则为两首七律。词曰: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髻围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词的倒读从略)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髻围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诗的倒读从略)

卷帘诗:诗句如帘卷,类似回文,形式多样,常见多为十字卷帘,成一绝。如:

春景: 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日明”

夏景:  “香莲流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景: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景:  红炉黑炭寒冬御雪风

春景读法:

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

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

夏景读法:

香莲流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流莲香。

(其馀秋、冬两景读法同,略)

回环诗:回环诗又称回旋诗,如环扣,一般写作圆形,如:

                    思伊久阻归期

           

  转漏闻时离别

其读法为: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回文、回环、卷帘等可谓花样百出,今只举其常见者。

毂辘诗作首句入韵的律诗五首。将第一首的第一句,分别作第二首的第二句,第三首的第四句,第四首的第六句,第五首的第八句。

顶真诗(见修辞简说顶真条)有三种形式:一种为字蝉联,一种为词蝉联,一种为句蝉联。句蝉联为多首诗作,即将第一首的尾句作第二首的起句,第二首的尾句作第三首的起句,第三首的尾句作第四首的起句,余类推。

藏头诗:实为嵌字诗。即将需要嵌的字句,分必嵌于每句句首。如《水浒传》六十一回“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字头藏“卢俊义反”。

十七字诗(俗称三句半),见于《古今诗话》,如:“相公新赐第,梁上生芝草,为甚脱下来?胶少。”

宝塔诗第一句为一字,第二句为二字,第三句为三字,余类推至七字。叠如金字塔形。亦有倒宝塔,即从七字依次减为一字。亦有菱形的,即正、倒宝塔结合形。

如《春》:                        又如《相思》:  相思无尽怕登台 

嘉辰                            花前愁煞裙钗

影缤纷                            妆奁未忍开

芳草如茵                            绮梦萦怀

携酒约朋宾                            只换来

渔郎寻梦问津                            心灰

桃花源里忘此身                           

  :在讲楹联时专讲,此不赘述。

以上等等,多属文字游戏之作,偶尔为之可也,不必花太多精力。

 

新诗与新体古诗

新诗一体,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五四运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与口语对接,倡导白话文。在诗歌领域,主张白话写诗,重在感情的表达,摒弃延续千年讲究声、韵、格律的传统要求,提倡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顿,顿无定字,章句无拘束,用韵任自由的白话诗体。为区别于传统的诗体,便称为新诗

如胡适的《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

再如徐志摩《赠日本女郎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又如艾青的《跳水》:

从十米高台

陶醉于下面的湛蓝

在跳板与水面之间

描画出从容的曲线

让青春去激起

一片雪白的赞叹

此三诗的形式特点:长短不拘,句式不拘,白话口语,用韵无规则。

又如贺敬之《漓江山水》(节录):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的深啊梦一样的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此诗的特点:采用民歌的形式,句式整齐,两句一节,两句叶韵,随时换韵。

又再如贺敬之《放声歌唱》(节录):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啊,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啊,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此诗的特点为前句定义,后句重复前句按音节分行作阶梯式排列,以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和生活的激烈沸腾。

也有全部按音节分行作阶梯式排列的,如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的诗。

综上,可以得出新诗的形式特点为

1,诗的长短随意,诗的章节随意,节的行数随意,行的排列随意,句的字数随意。

2,用韵自由,换韵自由。韵无定处,不限平仄,不限韵部,可疏可密,也可不用韵。

3,语言白话,口语,流畅。无格律、规则限制,重在激情的表达。

4,不用典故,无艰涩生僻之文辞,一听就明白其意义。

关于新体古诗

新体古诗又称新体诗,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改革开放后,传统诗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诗词创作队伍浪起潮涌,这个队伍以老人为主,他们不喜欢新诗,其中有的人又认为近体诗的格律过于约束,主张放宽或不要格律,于是便出现了形似近体但又不讲格律的诗体,有人便将此称为新体诗或新体古诗。

如贺敬之《访仙游寺》:(传说白居易在此写成长恨歌)

终南征路无捷径,何处仙游人共游。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君借缥缈写长恨,千载未绝动地忧。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又如其《谒黄陵》:

风云四十载,几度谒黄陵。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柏今犹绿,战士白发生。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不问挂甲树,但听征马鸣。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指南车又发,心逐万里程。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诗具近体诗的形式,却不具备近体诗是的格律。新体古诗大抵如此。

其实,所谓的新体古诗,并非新体,历史上早已有之,即近体诗形成之前的古绝之流的古体诗罢了。翻检千百年来前人的诗作,并不鲜见。名为新体,无新可言。

不管新诗还是新古体诗,只是不同的诗的体裁而已。诗,重要的是意境。体裁只是一种表达意境的形式,两千多年来,体裁从古风到近体诗,再到词到曲,乃至近百年的新诗以及近十多年的所谓新体古诗,不管何种体裁,“诗言志”的本质永远不会变。志就是情致,在情致表达上,其技巧手法和修辞手法都是一样的.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3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4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5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3

 

     

 

 

萧炬诗词选.诗词楹联教学.绘画.自传

© www.greencardapply.com/xiao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