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炬 -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

  上编 诗词教学提纲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5

元曲及曲的格律

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大高峰。它以其作品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刻,题材的广阔,形式的活泼,语言的通俗,手法的多样,在我国的文化园中放射出璀灿夺目的光彩。

元曲是词的发展。唐人所说的曲,是后代所说的词。元人所说的词,又是后人所说的曲。故曲又称“词余”,也有人称“乐府”。

元曲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辽、金、元的兴起,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元的入主中原,促使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互补,带来了北方词曲的清新、流畅、活泼与辛辣,加上戏剧的兴起,文人竞相仿效,把曲推向高峰。

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杂剧是有故事情节的曲文(唱词)加宾白(道白)加科介(表演)的歌剧,散曲是只供清唱的文词。一般所说的曲,是专指散曲。散曲又分北曲和南曲。北曲是盛行于北方的歌曲,南曲类似词。这里所讲的曲是北曲。

一,曲的分类

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带过曲介于二者之间。

小令是短小的独立成篇的歌词。如内容太多,可以多次重复,称为“重头”。也可以继续前调加以字句增损称为“幺篇”。

带过曲是把同宫调且可衔接的两三支曲牌联接在一起。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联套”。是若干同一宫调的曲子组合起来的组曲。结构较复杂,有开端,有尾声。

二,曲调与宫调

曲同词一样,自有曲的调谱,又称曲牌,是写曲的依据。清王奕等编的《钦定曲谱》收曲334个,《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曲581个。有的曲牌名称与曲谱皆与词相同,如《忆秦娥》、《点绛唇》、《南乡子》、《鹧鸪天》等。有的名称与词相同而曲谱不同,如《满庭芳》、《踏莎行》、《卖花声》、《八声甘州》等。但大多是不同的。

曲牌前冠以该曲的宫调,以限定该曲的高低缓急。北曲有六宫十一调,常用的为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各宫调声情有所不同。按周德清《中原音韵》说,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高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双调健捷激袅,商调凄怆怨慕,越调陶写冷笑,大石调风流酝藉,等等。此说虽不太确切,但说明宫调与作品感情的关系,不可不察。

三,曲的押韵与对仗

曲韵与词韵相近,韵谱有《中原音韵》,计分19 部。与词谱不同的是无入声,入声字派入了平、上、去三声。

曲在押韵上的特点是:一般一韵到底,中途不换韵。且韵脚特密,一般句句入韵。在长调或套曲中,允许重韵。也可以在不需用韵处入韵,称为赘韵。

曲与词一样,格律上不要求对仗。但为了修辞需要,常有对仗出现,甚至比词还多。花样也比词翻新。

曲的衬字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可以衬字,即可以在句中加字,字数不限,十分灵活。如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雁儿落            曲文

平平仄仄平,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

+ 仄平平去。    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平平仄仄平,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

+ 仄平平去。    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得胜令

+ 仄仄平平,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

+ 仄仄平平。    如今把酒向东篱。

+ 仄平平去,    往常时俯仰承权贵,

平平仄仄平。    如今逍遥谒故知。

平平,          往常时狂痴,

+ 仄平平去。    险犯着笞杖徙流罪。

平平,          如今便宜,

平平上去平。    课会风花雪月题。

衬字不限位置,不限字数。一般衬虚词和语气词。

 

曲的创作漫谈

一,     怎样对待宫调与曲牌

曲是供唱的,要唱,就必须确定所须的调和所唱的曲,这就是宫调与曲牌。而我们现在写曲,已不供唱,而是作为一种新的诗体来对待,宫调与曲牌成了代表符号,已不那么重要。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和参考的是,宫调代表的感情变化。

写散曲时,曲题前一定要冠以宫调,以表示与词的区别。

二,     散曲与词的异同

散曲与词都是“以乐定词”这是相同之处。与词一样,也有一调多名的现象,如[六幺篇]又名[柳梢青][鹦鹉曲]又名[学士吟]等。其不同处在于:

字数:曲可增减,词不能。

平仄:曲无入声,词有入声。

韵脚:曲韵密,词韵疏。

调式:曲一般单调,词有单、双、叠调。

用调:曲可叠用、连用,词不能。

用语:曲通俗、活泼,词典雅。

三,     常见带过曲的组合

[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

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

哪吒令带过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骂玉郎带过采茶歌

        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哭皇天带过乌夜啼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醉高歌带过喜春来

醉高歌带过红绣鞋

齐天乐带过红衫儿

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

 [越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雁儿落带过清江引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江水儿带过碧玉箫

借宫是有相当限制的,非行家莫为。

四,     常见套曲的组合

前面说过,套数除头尾两曲比较固定外,中间曲子可多可少。常见的套数有: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幺篇快活三朝天子--煞尾。

[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四块玉骂玉郎玄鹤鸣乌夜啼煞尾。

[中吕]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石榴花--上小楼幺篇小梁州幺篇朝天子尾声。

[双调]新水令折桂令雁儿落得胜令沽美酒太平令鸳鸯煞。

[黄钟]醉花阴喜迁莺出对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收尾。

[商调]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醋葫芦幺篇后庭花柳叶儿浪里来。

“幺篇”是指一曲结束而意犹未尽,可按原调重复一遍。

五,     曲的平仄

曲的平仄要求甚严,平分阴阳,仄分上去。现“平分阴阳”已不严格要求,但“仄分上去”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曲谱中自有明文规定。

元曲中,偶尔可以以平声代上声,或偶尔可以以上声代平声。但去声是不允许代用的。

六,     曲的衬字

衬字是曲谱之外临时增加的字,有的是为了增加语气,有的是为了补充词义不足。衬字不讲平仄,不计多少,非常灵活。

衬字主要运用于套曲或带过曲上,一般小令不用或少用。

衬字一般用虚词或语气词,或非主要的词句。

衬字一般用于开头或句中,不能用于句末,因句末常为重音字。更不能用于韵脚。

 

赋体简说

什么是赋

赋之词有二义:《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诵,朗诵也,如赋诗。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赋、比、兴。赋,又是一种文体,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学表现手法。

赋是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韵散结合的新文体,起源于荀子的《赋篇》。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白居易《赋赋》谓:“始草创于荀宋,渐恢张于贾马”。“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对赋的产生、演变、特征作了扼要概述。

赋特别盛行于汉代,它以内容的铺陈夸张和辞藻的绮丽纷繁为其基本特征。班固说:赋之作,“贾谊登堂,相如入室”。贾谊的《吊屈原赋》直接继承《楚辞》和《赋篇》的体制,由辞向赋过渡,故称骚体赋。至司马相如作《子虚赋》、〈上林赋〉,则把赋推向高峰。在汉代四百年中,它经历了发展、成熟以至盛极而衰的全过程。王国维称赋是汉代的“一代文学”,并不过分。

赋的作者,前期多为战国的游说之士或诸侯门客,在汉代大统一的形势下,游说不用,乃骋其才智辩术于文章辞令之间,以辞赋作进身之阶。他们在文字上铺采、排比,穷极声貌,多以歌功颂德、赞美宫室、写声色犬马、宴乐畋猎为主要内容。其场面宏大,辞藻华丽,文词对仗,书写细腻,世称散文大赋。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都是汉代散文大赋的著名作家。

至东汉,随着大赋的日渐衰落,睹物生情的抒情小赋随之而兴。小赋在内容和形式都有别于大赋。它文辞短小,针贬时政,反映民情,多警策讽喻。其代表作者有张衡、赵壹、蔡邕等。

到魏晋南北朝,随着声律论的出现和骈体文的兴起,赋的形式更臻成熟,讲声律、讲对仗更成为一时风气,一改大赋的特色。曹植、王粲、江淹、左思、陆机、庾信、陶渊明等都为一时大家。

赋的分类

前人对赋的分类一般为两种。一是按大小分,一是按文体分。

大小分是把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长,多叙事。小赋短,多议论。

文体分是把赋分为四类,即:古赋、骈赋、律赋、文赋。

古赋,系指汉的大赋而言(不包括骚体)。一般较长,往往采用对话形式,如〈上林赋〉,以子虚、乌有、亡是公三如对话,大力铺陈,写得奇观满目,声音盈耳。文中多用“故”、“是故”、“然而”、“若夫”、“且”、“虽”等连接上下文。其结构多前有序,后有乱(结尾)。“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

骈赋又称俳赋,起自六朝。孙梅〈四六丛话〉说:“左陆以下,渐趋整炼,益事妍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骈赋篇幅短小,文辞骈偶,押韵。

律赋产生于唐宋,用于科举考试。一般限八韵,规定韵脚,不超过四百字。可谓赋八股,文字游戏而已。

文赋,是受中唐韩柳古文运动影响产生的,一反骈体,接近散文。其写法自由,不尚典故,气势连贯,语言流畅。杜牧〈阿房宫赋〉为其开端,宋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

赋的押韵

一,灵活,可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韵。

二,由于赋文较长,随时可换韵,可平韵,可仄韵。

三,韵脚不一定在句末。特别是文赋,句尾常用虚字,故在虚字前押韵。如〈前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山川相缪,郁乎苍,此非孟德困于周者乎?”尾句押的“郎”字韵却在虚字“者乎”之前。

赋的写作要点

1,行文要有缘起、主体、结尾三层次。

2,最好能押韵,至少部分押韵。

3,尽可能用文言文词藻。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3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4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一部分 诗词曲赋基础知识 - 5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二部分 诗词创作杂谈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1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2
诗词楹联教学提纲上编 第三部分 诗文赏析 - 3

 

     

 

 

萧炬诗词选.诗词楹联教学.绘画.自传

© www.greencardapply.com/xiaoju